第二十五章 同门决裂,裂土称帝!_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读者小说网 > 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 第二十五章 同门决裂,裂土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五章 同门决裂,裂土称帝!

  科举要义。

  是帝王心术之一。

  作为文武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也是懂的。

  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杨一清听。

  这代表了看重。

  当然。

  这牵扯到一份过往。

  杨一清少年时,就有神童之美誉,十四岁便参加乡试,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

  当年,成化帝尚在,闻听其名后,特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

  而那个老师名为黎淳。

  那年。

  在黎淳门下读书者共有三人。

  李东阳、刘大夏,和杨一清。

  只不过。

  黎师是代帝教徒。

  与杨一清虽有师徒之实,却无师徒之名。

  但是,对杨一清这位事实上的小师弟,李首辅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在知晓杨一清为刘大夏及其妻儿收尸时,李首辅的喜爱又平添了几分。

  这就是那日在御前荐选吏部尚书的引子。

  觉得是个仁义的人。

  但在看到杨一清尚书的呈文时,李首辅深感失望。

  尽管呈文没有特别针对谁,但李首辅自己,就是翰林官员晋升的典型人物。

  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此后三十年里,均在翰林院任职,历编修、侍讲、侍讲学士、学士等职。

  弘治七年,擢礼部右侍郎,知制诰。

  弘治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入阁参与机务。

  弘治十一年,任礼部尚书。

  弘治十六年,任户部尚书。

  弘治十八年,任内阁首辅。

  堪称翰林官员晋升的典范。

  呈文中。

  杨一清严厉批判了翰林官员的无能,或许是无意,但也难免刺痛了李首辅。

  在朝廷中。

  李首辅就以好谋为名。

  许多朝官在背后,骂首辅无断,不少御史言官,更是当廷指责首辅犹豫之性,难堪大位。

  所以。

  平日里,内阁诸多机要政务、军国大事,刘次辅决断的次数,远在李首辅之上。

  今内阁阁老,彼此为友。

  李首辅大多一笑而过,可许是听得风言风语次数多了,或多或少心有耿耿。

  今日。

  被同门小师弟这番指桑骂槐之下,到底是绷不住了。

  口吻间,半是教导,半是训斥。

  “首辅大人,难道不觉得国朝过分宠着这些读书人,让他们这些人猖大不狷,自以为是,难以驾驭了吗?”

  杨一清尚书躬身受教,保持礼数道。

  虽然同门大师兄说的很明白,但国朝的读书人,在土木堡之变后,不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逐渐失去了本性。

  满目之中,皆是权力斗争。

  “这些事,可以去威慑,可以让读书人知道,这国朝,是陛下的国朝。”

  李首辅指着呈文,无法接受道:“何至于呈上此文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首辅大人是知道,威慑,是唬不住所有人的,时间越长,唬不住的人越多,到那时,岂不是回天乏术?岂不是国朝倾覆之日?”

  杨一清尚书摇摇头道。

  威慑。

  不是解决冗官、冗费的法子。

  “应宁,哪有恒享昊命不变的,哪有不变的天下呀,你见过哪个朝代有百代君王啊?”

  李首辅叹了口气,继续道:“古往今来,王朝最长者,莫过于东周,君王更迭也不过二十五代。

  国朝至陛下,已是十代君王,身为臣子,盼望着的,是这大明天下,能有东周的二十五代。

  我是内阁首辅,也是个凡人,所想、所念,是辅一朝明主。

  苍天怜悯,令我辅先皇一朝,辅陛下一朝,两朝明主,此生,已然足矣。

  诸般奢望,也就到这了。”

  读书人的毛病。

  不是从今朝开始的。

  也不会在今朝结束。

  那种为国朝拔疮补痍的事,就留作后人做吧。

  相信后世子孙之智。

  杨一清尚书沉默以对,显然,是不认可的。

  “再说,陛下也要这些人,陛下也喜欢这些人,很多事情,都是交给这些人办,知道为什么吗?”

  李首辅咬了咬牙,提点道。

  谢阁老下意识地想要制止接下来的对话,却被老友摆手表示无妨。

  “就因为皇帝需要这些人的吹捧,对吗?”

  杨一清尚书一针见血道。

  弘治中兴。

  他是亲身走过的。

  翰林院待过,内阁待过,去过山西,按察使司佥事,也去过陕西任职八年,凡有得空闲时,会去考察边镇战事。

  再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

  又在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

  这一路走来,可谓是披荆斩棘,自然见惯了这中兴之治下百姓的苦楚。

  盛世?

  后人或然会觉得是。

  时人的觉得,不重要。

  总之。

  先皇是明君不假,但却是用肥了勋戚、文官,瘦了百姓换来的。

  “对!”

  李首辅重重点了点头,坦然道:“皇帝的事,桩桩件件,如恒河沙数,不会全对。

  凡有错漏,皆要吾等去着想,以全皇帝圣名。”

  利益。

  才是君臣之间最稳固的存在。

  史笔。

  掌握在文官手中。

  虽说唐朝太宗李世民之后,百姓对史官的信任不断降低,但总归不会彻底消失。

  皇帝,想要圣君贤主之名流传后世,就少不了文官的帮助。

  “六部之中,小小的郎中,就能屋宇华丽,起居豪奢,这难道是五品官该有的场面,这也是在为陛下着想?”

  杨一清尚书直起身,胸膛起伏道:“还不是收受各省各部的贿赂撑起来的!”

  “应宁,你怎么还不明白?”

  李首辅毫不相让,平视道:“是啊,六部官员的日子,是过得奢靡了些,还不知道收敛。

  但正因此,才引来京城内外很多人的向往,很多人才想成为这样的人。

  君不见那些御史言官,整日里,除了找茬,什么事都不干,为无数人所追捧。

  可是应宁你想过没有,京官们有了这些,就别无旁骛。

  没有勾结朋党,没有把持朝政,翻翻一部二十一世,有几个皇帝的臣子,能像今朝这般?

  我说这么多,是因为我是内阁首辅大臣,也是想求你,这份呈文,就到此为止吧。

  别把这事出去张扬了,搅和的天下官员都无法安宁,搅和的国朝上下沸沸扬扬,就没法收拾了!”

  言罢。

  李首辅、谢阁老联袂朝杨一清尚书拱手施礼。

  “感谢首辅大人、阁老的教导,只是这与国朝利益不合,下官恕难从命!”

  杨一清尚书沉吟良久,再次摇摇头,一躬到地,取回了那道呈文,出了内阁,朝着乾清宫而去。

  数十年宦海沉浮,只为这一谏。

  一路披荆斩棘,势必嫉恶如仇。

  无法后退!

  ……

  京师,城郊,北征大军驻地。

  三通鼓罢。

  万名将士进入校场。

  清一色的手持天巡刀、身着天巡铠,腰胯天巡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zdnb.com。读者小说网手机版:https://m.dzdn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